简介

咸鱼的悠闲人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8章 见或不见,明月依旧照关山(2/3)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

从钧天广乐到江南丝竹,从寄托文人雅士志向的古琴到琵琶到悠扬四方的竹笛,绵延千年的国乐是民族文化的音乐化呈现,而无论用何种乐器,何种艺术形式来演绎,勾勒出来的都是源远流长的气韵风华,彰显着的都是包容并蓄的文化风骨。

载体我们可以换,但精神内核不能丢,根魂风骨不能丢,这就是历史所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这个道理想必是人人都懂的,但让人难受的地方就在于,这个断了弦的世界,丢掉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如今大家正面临的就是“关山月不再”的局面,具体情况还需具体分析。

就单拿南音来讲,在苏白的上一个时空里,南音作为粤方言区一种独立的主流说唱曲种,大概也是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就戛然而止的了。

但苏白就从未觉得南音说唱的传承就完全断绝了,因为在此后的粤曲界中,小明星的“星腔”就有明显的瞽师钟德的韵味,粤剧名伶白驹荣的魅力,很大程度源于他对瞽腔南音的继承,陈鉴的“平腔南音”之精髓也转生在他的女儿演唱的粤曲之中。

瞽师时代终结,女伶时代降临,这是个很自然的历史兴衰交替,即便再往后推,在最早期的粤语流行歌坛里,哪个歌手不都多多少少都带点粤曲唱腔的?

某种程度上,这就是传承与创新发展嘛。

这里倒好,有点“啪”一下直接全断档的意思,真的就跟断弦一样,搞得苏白自己每每想及,也同样是懵比又懵比。

总是要先继承,才能去聊发展,去谈创新的,根都没了,一切就无从谈起,除非你愿意一刀把自己割了,上下5000厘米啊,你割?

此时此刻,许老的忧愁与纠结,无非就是如今好不容易将遗失的东西寻回来了一点点,但由于长期的断档与隔漠,又已经使得它很难再“返魂”融回今人的血脉之中了。

他赫然发现,“得到”跟“失去”似乎没有差别啊,这才是他陷入迷茫,患得又患失的真正症结所在。

而苏白讲这个例子,当然也不是为了要讲明白什么传统艺术传承发展的大道理,因为在这方面许老指不定比自己看得更通透呢。

讲这个更多的只是为了劝他看开一点,别钻进强行要“振兴”南音的死胡同里罢了,这是不可行的。

苏白的观点其实也已经明确的给出来了:任何一种艺术的兴衰自有其势,非一时一地一人力所能扭转。

古琴再美,刘长卿的牢骚再多,也改变不了燕乐的大潮流,古琴被琵琶淘汰是历史自然的选择,是必然发生的。

同理,地水南音也是这样,它一种很美的本土民间艺术没错,但它的缺陷也很多,别的都不说,仅是那缓慢的演唱节奏,就已经能把很多人给折磨死啦。

如今的生活节奏这么快,你给我一个七字句唱八拍,那你不淘汰谁淘汰?

南音如此,粤讴就更是如此了,“桃花扇,写首断肠词,写到情深,扇都会惨悲”,美到不要不要的对吧?

但你如果按照原版粤讴的节奏来,一个“桃”字就要唱四拍了,一句唱完三十多拍......

适应不了这个时代了,就算再续费复活一万次,该被淘汰的还是会被淘汰。

任你怎么哀叹,没有鱼蛋就是没有鱼蛋,没有粗面就是没有粗面,这是个我们必须要面对的现实,总不能自欺欺人吧?

“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听君一席话,如沐春风,受教了。”

许老拱手感概,又颓然苦笑的问道:“那你觉得,现状如此,那南音该何去何从?那些优秀的民间传统艺术又该何去何从?道理我都懂,但却愈发迷茫了啊,明知道它必死,但却又......”

“别别别,不敢当不敢当,我们就随意闲聊探讨罢了,在我看来,如果改变不了现实,就改变心态呗,而且我觉得还远远没到那个地步呢,您根本就不需要有任何的迷茫,更不需要有任何的戚戚然。”

苏白浅笑着问道:“先生以为,将我们这个时代对比大唐盛世,如何?”

“......我认为,我们还远远没达到大唐那种高度,唉,诚然,我们的生活水平是更高了,更好了,但许多人仍是跪着的,我们丢掉了太多的东西,骨子里的自卑未灭,气质上就被我们的先辈碾压了,又谈何盛世?”

许老略微思考后,唏嘘的说道。

“是的,要对标盛世大唐,我们多了很多,但始终都还差点东西,可我们离得也不远了,不是么?”

“我们正在处于一个伟大的变革的时代,我们正在崛起,正在追赶,正在走向盛世,并且我们也正在努力的把以前迫不得已要暂且丢掉的一些好东西,再一点点的捡回来。”

“虽说丢东西容易,找东西难,这件事情可能是我们一辈子都干不完的,但我们此时此刻就正在做,这是没错的吧?而既然我们一直都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您又凭什么要迷茫呢?”

“人生区区百年,将我们这个时代放进种花文明五千年的历史里,也只不过是短短数分钟罢了。”

“在今时今日,我们讨论的民间传统艺术文化传承,乃至整个种花民族的复兴,它是一个很宏大的历史叙事,而要推动历史车轮的前进,是需要巨大的空间和时间尺度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咸鱼的悠闲人生请大家收藏:(m.wanwenw.com)咸鱼的悠闲人生万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