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鉴情石(原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十八章 柳湘莲(1/3)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

苏州市葑门内,带城桥东的苏州织造署和织造局,是以明朝周奎故宅改建的,占地约60亩,粲然可观。织造署往西是康熙二十三年建造的行宫,亭阁轩敞,廊庑蜿蜒,翠竹碧梧交荫于庭,虽是六月天时,但身处其间,并不觉炎热。

此时,竹林小径间缓缓行来一位二十四五岁的青年,剑眉朗目,风姿翩翩,只是眼睑微垂,眉心微蹙,显得神情有些悒郁。他走出小径尽头的月洞门,门边两名身着黄马褂的侍卫一齐躬身行礼。那名青年淡淡说了声:“起喀。”便继续往织造署花园的侧门行去。一名侍卫问:“十三爷这是往哪去?”

“怎么?盘问爷的行踪啊?不放心的话尽管派人盯着。”

那名侍卫连说不敢,眼睁睁看着他扬长而去。

这人正是胤祥,曾因四十七年废太子时被牵连圈禁一年多,在四十八年过年前才被放出来。能得到康熙宽赦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时节寒冷,他的膝盖得了病,一度十分严重,连静静躺着也无法安生,更遑论直立行走。雍亲王得知情况,本着骨肉亲情,上折子请求皇父赦免。三阿哥八阿哥等知道了,自也不甘落后,纷纷也为胤祥求情,就言辞恳切来说,比之胤禛的折子更显顾念兄弟之情了。在诸阿哥的保奏下,胤祥终于被放了出来。但四十九年正月,康熙给三阿哥及胤祥的请安折子里却写了 “胤祥绝非勤学忠孝之人,若不严加看管,必将生事”等语。不忠不孝是何等巨大的罪名,可以想象胤祥当时羞愧无地的心情。

而此次康熙帝南巡带他前来,却是防范之意多于喜爱了,胤祥心中明白,自是痛苦难言。何况同行的还有太子、诚亲王胤祉、八贝勒胤禩、九贝子胤禟四人。

幸好还有四哥。若没有四哥,这一路上更加难熬。只是数日前奉旨去浙江一带公干,还没回来。

胤祥清晰记得他刚放出来到四哥府里去,四哥迎他到园里时那又欣喜又激动却又努力克制的神情。那时他的腿疾未愈,走路时身影微跛,四哥一见竟差点掉泪。谁能想象得到素来严苛冷面的四阿哥竟会为弟弟的一点腿疾悲痛难抑?八阿哥虽然关心溢于言表,胤祥却感觉不到诚意——那是当然的了,四哥、他自己,与八哥九哥之间早有分歧,至今更是半公开化的政见不和了。只是八贝勒向以贤著称,对待弟弟却也不过如此,由此看出,他平日的笑脸迎人俱是虚假罢了。

所以四哥的愧疚是没必要的。触怒康熙的那几桩事本是出自两人一致的主意,但一人被圈禁总好过两人被圈禁,所以他承担了全部罪名。四十二年索额图倒台,等于断了太子的左膀右臂,也许正因这事,引起了八阿哥一党的警觉,所以才借着废太子事件将自己打压得万劫不覆!也将自己的妄想一并打灭。

妄想……

对常人来说,皇位自是遥不可及,但龙子凤孙天璜贵胄,离那天下唯一的位子只是一步之遥,只能怪得这些精明的兄弟们要明争暗斗、各显神通?

而他呢?才华不逊于任何兄弟,又深受皇父宠爱,身在此漩涡中,而那压在头上的太子的才具并不足以让兄弟们心服,又怎能不存些想念?

胤祥微微苦笑。

只可叹四哥空有满腔抱负,却不得不作出无争的样子。

胤祥自顾走着,并不理会跟在他身后的侍卫。这两名侍卫说好听点是保护,说难听些就是监视了。

“绝非勤学忠孝之人……皇阿玛……”胤祥心里掠过康熙的评语,不禁感到一种椎心之痛。

“喂,这是大门口,你别老站在这里!”

胤祥一怔,眼前站了名大汉,原来他兀自出神,却是正对着人家的大门。胤祥抬头望了望,只见高高的清水砖砌墙门的正门上方,有砖雕贴金的隶书门额“拙政园”三字。

胤祥想:“原来是拙政园。据说这拙政园设计时有号称诗书画三绝的文徵明参与,其布局设计、花木园艺、建筑雕塑俱有独到之处。不过园子虽好却几易主人,吴三桂的女儿女婿就曾住过这园子。现在却是江宁织造曹寅的家眷住着。我朝丝织织造,只在北京、江宁、苏州、杭州4处,他曹家就占了三处:江宁织造为曹寅,苏州织造李煦是曹寅的内兄,杭州织造孙文成是曹寅母系亲属——嘿,江南一带,这曹家也算权势薰天了。只不知能煊赫几时?这庭园……”

忽有人叹道:“这拙政园果然美仑美奂!现在是私人园林不可观瞻,但几百年后的寻常百姓——”似乎感觉到胤祥的注视,那人转过头来,缩口不语。

胤祥微微一笑,顺着他的语意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胤祥正是感怀人世无常之时,这人居然跟他一样,又这么凑巧在一旁叹息,就如对他的感慨击节赞同一般,令胤祥顿起知已之感。但那人并不接话,竟是站在原地,动也不动。于是,胤祥慢慢走过去,等走近了,面对面看清那人的容貌,不由吃了一惊。只见他的左脸完好无损,虽肤色微黄偏黑,略缺神采,但五官的轮廓却有江南人物的挺秀,可是他的右颊却有一道长长的伤疤,从眼角直到下颔,延至脖颈,没入衣领中不见,实在可畏可怖。他的衣服领子很高,大约就是为了遮掩这吓人的伤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鉴情石(原版)请大家收藏:(m.wanwenw.com)鉴情石(原版)万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